岁序更替,华章新启。1月14日下午,我校召开五届六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全体校领导,教职工、工会会员正式代表和列席代表160余人汇聚一堂,听取审议并通过校长张兵所作的2024年学校行政工作报告和财务决算报告、提案处理和工会经费审查情况报告、工会工作报告、大会决议,进行分组讨论,总结过去、凝聚共识、展望未来,共商学校改革发展大计。校党委书记汤正华作总结讲话。副校长干方群主持会议。
会议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幕。
随后,张兵作2024年学校行政工作报告。他指出,2024年是学校改革发展历史上极其重要、极不平凡的一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圆满完成“关爱师生提级年”各项目标任务,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地方大学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从聚焦学科建设,办学层次实现历史跨越;聚焦长远发展,办学规模条件全面提升;聚焦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质量持续向好;聚焦创新驱动,科学研究实力稳步提升;聚焦师德师风,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聚焦以生为本,学生教育管理成效明显;聚焦校地融合,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聚焦开放办学,国际交流合作拓展有力;聚焦师生实事,治理保障能力更加高效等9个方面,张兵总结学校2024年发展成绩,同时剖析存在的不足。他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攻坚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是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面开启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开局之年,要着力课程建设,贯通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各环节;要着力学科建设,推进学位点扩点提质纵深发展;着力研产融合,提高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张兵还作了学校2024年度财务决算报告。
在听取教代会提案工作委员会主任胡戬所作的提案处理情况报告、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戎文龙所作的工会经费收支情况报告后,与会代表分成7个团,进行分组讨论。
各讨论组现场气氛热烈。代表们围绕行政工作报告、工会工作报告、大会决议草案和有关议题,结合各自岗位及其所在部门(学院)实际,谈体会说思考、提建议献对策。代表们一致认为,本次会议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奋力推进“十四五”发展规划圆满收官,是在学校取得办学层次提高和加快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地方大学建设步伐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行政工作报告对学校2024年各项事业发展成绩的总结实事求是、鼓舞人心,所提出的2025年学校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切合实际、催人奋进,为学校发展汇聚了共识、凝聚了合力,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地方大学注入了信心和力量。代表们还就学科与课程建设、文化建设、社会服务拓展提质、团队培育与建设、课堂教学、部门协同联动等畅谈了意见建议。校领导、列席代表分别参加代表团讨论。
“会议开得高效、成功,是一次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团结胜利的大会。”汤正华在总结讲话时如是说。他指出,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攻坚收官、“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是学校迈入研究生教育办学层次、推动硕士扩点工作和推进中长期发展战略(“两创两升”:创建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创设更多硕士学位授权点,升大、升博)的起步之年,可谓大事要事叠加、急事难事交织,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为之努力奋斗。
就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汤正华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聚焦深化改革,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要从研究生教育的层次、学科建设的视角全面审视学校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真正看到短板弱项,真正找到改革方向;全校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二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加强调研、学习、思考和研究,充分回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扎实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二是聚焦担当作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坚持科学引领,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要坚持人才强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坚持党的领导,提高“一融双高”质量。三是聚焦共同目标,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要围绕“两创两升”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凝聚力量,强化衔接配合,加快构建“部门横向联动、院部纵深推动、全校协同共进”的工作格局,不断健全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机制,加快健全完善学校荣誉体系;各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作表率、打头阵,冲在前、干在先,团结带领师生员工,加快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完善人才引培用管体系,构建高质量科技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标志性教科研成果培育;各位代表要牢记全校教职工的重托和期望,认真履职尽责,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云程发轫,未来可期。代表们表示,新起点呼唤新作为,新作为催生新气象。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更强的政治担当、更高的工作标准、更实的工作举措、更严的纪律作风,团结一心乘势而上,锚定目标攻坚克难,为学校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地方大学、为学校在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华章贡献更多心智。
(党委宣传部 周绍萍/文 朱承宁/摄 王萍霞/审核)